台中75歲吳姓老翁去年因腎功能不佳,每月定期至門診追蹤, 但上個月背部開始感到劇烈疼痛,原以為是腰背部扭傷, 先至復健科求診但效果有限,不料腎功能又持續變差, 並出現食慾不振、頭昏疲倦等症狀, 轉至血液腫瘤科安排骨髓穿刺檢查,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第三期, 正透過標靶治療延緩疾病惡化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文豊表示,「 多發性骨髓瘤」是血液性癌症的一種,根據統計, 台灣骨髓瘤發生率在過去25年中約上升三倍左右,致病原因主要是 體內漿細胞(白血球的一種)出現病變,產生過量同質性抗體, 取代能正常對抗外來病原的漿細胞,造成患者免疫力下降, 容易發生感染,加上這些多餘的抗體會沉積在腎臟, 患者多會出現腎功能衰退的現象。黃文豊指出,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骨髓空腔內, 當漿細胞瘤蔓延到各處骨頭,使得骨頭被侵蝕, 患者就會出現腰痠背痛的症狀,尤其發生於前胸及背部, 因此症狀與老化的特徵相似,常見在骨科或復健科治療無效或轉成骨 折就醫才被發現,以致患者容易輕忽,通常已經錯過治療黃金時間。黃文豊介紹,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老年人,男性多於女性, 在台灣並非常見的癌症疾病,此疾病早期通常不會有任何症狀, 唯有當癌細胞向骨髓外延展時,就會出現腰痠背痛、反覆感染、 體重減輕,甚至噁心、嘔吐、便祕、排尿困難、四肢麻木等情形。但黃文豊強調,隨著醫療技術進步, 治療計畫會依癌症的期別和病人的症狀量身訂作, 透過全身性的化學治療和標靶治療對抗癌細胞,此外, 有時也會透過放射線局部治療阻止癌細胞生長, 但因此病的併發症容易出現在身體任何一個部位, 故需要支持性療法緩解不適,以減輕病患的痛楚及提高生活品質。黃文豊提醒,因目前尚未得知多發性骨髓瘤的確切成因, 故應避免長期暴露於輻射線或化學物質,家中長輩若出現貧血、 下背痛、尿液中有泡泡等現象,應盡早赴醫檢查, 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期。更多新聞推薦● 107年雙十國慶大典 北市博愛特區交管措施報你知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j23hjqtk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